【信道建模专栏|第一期】从伦敦街头到钱江写字楼:带你还原信号的真实路径

Home » 新闻 » 【信道建模专栏|第一期】从伦敦街头到钱江写字楼:带你还原信号的真实路径
2025-07-16

在无线通信的研究与工程中,信道建模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问题。现实中的信号并不像公式里那样“理想”,它穿越城市、折返于墙面、绕射进角落——路径复杂,机制多样。而Ranplan Professional系列软件,正是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看清信号怎么走”的专业建模平台。

我们推出的【信道建模】系列专栏,将通过视频和场景演示,逐期讲解 Ranplan 在多种传播环境下的建模能力。第一期,我们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伦敦市中心的室外到室内传播(Outdoor-to-Indoor)杭州钱江新城高层写字楼的室内小尺度传播

场景一:伦敦市中心 · 室外到室内信道传播(Outdoor-to-Indoor)

本场景以伦敦市中心典型街区为例,利用 Ranplan 的三维物理建模系统,模拟还原了基站信号在真实城市环境中的传播过程。我们通过多张图像逐步展示,揭示了信号在建筑物之间穿梭、入射、穿透、反射等复杂行为,帮助科研人员和网络工程师深入理解 Outdoor-to-Indoor(O2I)信道传播的机制。

图 1|城市级覆盖全貌:从基站到城区信号整体衰减趋势

该图展示了毫米波基站在伦敦市中心区域的信号覆盖效果,覆盖范围内的颜色变化代表不同的路径损耗等级。可以看到,信号在无遮挡区域内形成强覆盖“走廊”,而在高层建筑密集区内则逐步衰减,呈现出由外向内、由高到低的衰落形态。

图 2|城区细节放大:多路径在建筑群之间形成复杂反射结构

从放大后的图中可观察到,信号不再仅以直线路径传播,而是在狭窄街道间多次反射,或绕行穿透玻璃幕墙、建筑立面,部分路径甚至出现绕射进入“阴影区”的现象。以上多径传播机制共同构成了城区信号分布的实际形态,这正是 Ranplan 可视化建模的关键优势之一。

图 3|典型小区室内传播:毫米波在写字楼内部的多次衰减

图中展示了基站覆盖范围内某写字楼内部的单个小区传播场景。红点为信号发射源,颜色从红渐变至蓝,代表信号功率逐步衰减。室内传播过程中,信号在墙体、玻璃隔断、走廊之间反复反射与穿透,形成复杂的室内多路径结构。这对于研究毫米波在办公环境下的接收性能、MIMO 多天线建模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 4|Outdoor-to-Indoor穿透效果:信号如何突破建筑进入室内

最后一图聚焦于O2I路径本身,展示了信号从室外基站发出后如何进入建筑物内部。图中可见,信号在接触外墙时发生部分反射,但也有射线成功穿透玻璃或外立面进入建筑内深层区域。Ranplan 能够完整追踪这些路径,输出穿透路径的入射角、路径损耗、传播材质等详细物理信息,为真实部署与学术研究提供可靠支撑。

通过以上图文组合,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深入观察信号在城市环境中的真实传播行为。与传统“画图”不同,Ranplan 提供的是高度真实的物理建模与自动路径识别,让信道建模不再是“黑盒”,而是“全程可见、可量化、可解释”。

场景二:杭州钱江新城 · 写字楼室内小尺度传播建模

本场景聚焦于毫米波频段下的室内小尺度传播特性。我们选取了杭州钱江新城某高层写字楼的21层办公区域,通过 Ranplan 建模系统构建出完整的室内结构,包括墙体、玻璃隔断、办公家具等元素,并在场景中布设了多个发射点与接收点。本期通过图文方式直观展示信号在封闭室内环境中的传播行为。系统不仅支持精细路径建模,还可输出如传播类型(直射、反射、穿透、绕射)、到达角(AoA)、离开角(AoD)、路径损耗等关键物理参数,实现全程可视与量化。

图 5|办公区域结构建模:四发射天线布局与场景网格划分

该图展示了21层室内平面结构建模结果,包括完整的房间分区、天花板、墙体、玻璃门等构件。仿真中设置了4个发射天线(4 Antennas),用于模拟 MIMO 多发射信号源对空间内不同点的覆盖效果。灰色网格标记了路径计算区域,为后续路径追踪提供基础。

图 6|多径传播参数输出:路径类型与角度信息一览无遗

如图所示,系统输出了每一个接收点对应的多条信号路径及其传播特性参数,包括:

  • 传播类型(Interaction Type):代码0为直射(LoS)、1为反射、2为穿透、3为散射/绕射;
  • 传输时延、路径损耗、AoA/AoD 等关键数值;
  • 每条路径的入射点与出射点坐标均有详细记录。

通过结构化数据导出,研究人员可快速开展路径贡献分析、统计建模、数据驱动建模等后续工作

图 7|三维路径追踪可视化:从发射源到终端的完整信号流动

该图展示了从多个天线发出的信号在室内传播的全过程。可视化结果清晰描绘出信号如何在墙体、隔间之间发生多次反射与穿透,并最终到达接收终端。每一条路径的走向、交互点和角度在三维结构中都有精确呈现,使传播机制从抽象变得直观可感

通过本场景的建模与可视化,我们可以明确看出:高频信号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多径效应与强方向性特征。这种建模方式不仅适用于MIMO信道建模、波束赋形设计、RIS布设优化,更为基于真实路径数据的AI感知建模提供了基础样本与验证工具

Ranplan 将这些传播路径从“不可见”转化为“可观测、可追踪、可导出”,让信道建模真正摆脱“黑盒”,成为支撑系统级设计的核心能力。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建模全过程,本文还保留了两个视频作为补充材料,分别对应“伦敦市中心 Outdoor-to-Indoor 场景”与“杭州钱江新城写字楼小尺度传播场景”。视频中展示了 Ranplan 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实时追踪信号路径,并动态展现反射、穿透、绕射等传播机制,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图文所描述的建模细节。

视频链接:

信道建模不是“画图”,而是“看见真实传播”

Ranplan Professional系列软件不仅提供城市级的射线追踪引擎,还结合建筑材质、多路径分离、角度统计与参数导出等功能,实现从物理世界到科研模型的无缝桥接。

在这个系列专栏中,我们将持续展示更多典型场景下的信道建模案例——包括大尺度部署优化、智能天线建模、AI增强传播预测等,欢迎持续关注。

Latest Tweet

Stay Connected